更新时间:2025-08-21 04:02:33
评分:B+8.2 一反常规的特吕弗,英文、彩色片和科幻类型片,冲击力十足。 科幻电影往往的窠臼,要么是想象力过剩的特效噱头把注意力带偏,要么是物件的格格不入令人出戏。果然不出所料,特吕弗也意识到:“图像方面有一块是失控的,虽然与法国电影相比本片算得上豪华,但对在伦敦拍摄的电影而言算不上大制作。”(基本和我的认识一样) 和塔可夫斯基一样,特吕弗对此的解决办法是采用软科幻的形式,基本还原现代日常生活场景-以免使观众联想出戏-循乎常理,也具有现实感。这也恰恰是特吕弗所支持的,“必须借助现实的东西先把观众吸引进来,然后一点一点带入……” 但即便如此,不仅布景没有未来感,科幻设定下某些场景显得比较假,尤其突兀的是四个小飞人。另外思想也不够前卫,情节仍有些狗血且诡谲,视听上并没有特别过人之处。(除了伯纳德-赫尔曼的音乐比较加分) 其次,要格外注意一点,影片中男主的表演僵硬得如同机械,这也源于特吕弗想塑造一个冷漠的普通人-而演员却想扮演英雄般的角色。不过好在,冰冷的面孔恰恰给了微妙情感释放的余地,就在这看似合理却诡异的社会制度中,人物骤然觉醒。因此,科幻最善彰显人文关怀,最能将张力推到极致:公与私,情与理,人与非人,生命与机械…… 总体上很不错的剧情片,精彩又不失趣味,可看性很强。几乎完全被故事吸引,被精神所打动了。(特吕弗基本忠实于原著,因此也要归功于原作) 从科幻侦探故事最终升华为浪漫的童话故事。结尾的那个“森林”如同仙境,理想主义者之家。最后一个镜头让我想到博尔赫斯的“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”,那是行走的思想和文字的声音所建构的家园。 要让自己化身为一本书,作为死后的记忆载体,我会选谁呢?先珍视生命中每一本好书吧。 一些比较有趣的段落: 老妇自焚,让人想到身处末世的“多米尼克”。(其中还烧了一本《电影手册》) 对电视和传媒的讽刺,以至对资产阶级作风的影射。 藏书房内批评各类书籍的段落蛮有调侃意味的,有趣又不乏深思,真正的平等就是取缔知识吗? “清洁”运动必然导向专制下的洗劫。检举揭发的怪相,不禁想到科幻正在彼时的中国上演。 ps.这次脸盲不怪我,女主一人饰双角 维度 ★(1-10) 个人感受(观看价值) 8.4 思想/社会/历史/时代价值 8.3 叙事水平(文学/文本价值) 8.1 技术完成度/美学创新(视听效果) 7.6 选角/表演 7.5 25.8.19-20投影仪 我的影评合集:Aleph-我的影评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
上一篇:电影《东极岛》:“被看见”的力量
下一篇:让寒风更猛烈些吧